2021年12月11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实验室学术论坛顺利召开,会议以线上和复旦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两个线下会场的形式进行。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按姓名排序)华东师范大学陈小勇教授、北京大学贺金生教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研究员、复旦大学金力院士、李博教授和卢宝荣教授、北京林业大学雷光春教授、中山大学束文圣教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张大勇教授和张雁云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赵国屏院士。与会领导有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窦非副院长、生命科学学院娄安如院长,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张慧君副处长。实验室成员和部分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参会60余人。
实验室副主任吴纪华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窦非副院长和张慧君副处长分别致辞,欢迎各位委员莅临指导,祝贺实验室顺利完成2021年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承诺两校将继续大力支持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娄安如副院长对参会委员表示感谢,并祝会议圆满成功。
吴纪华教授在复旦分会场主持会议
上午的学术委员会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席马克平研究员主持。实验室主任张正旺教授向学术委员会汇报了实验室在2016-2020五年评估期内的工作,展示了同上一评估期相比取得的进步;其次介绍了实验室2021年度的主要工作进展和未来规划:在运行管理上,完成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在研究上,依托两个国家野外台站开展长期监测,产出更具影响力的成果;在队伍建设和学术交流上,继续推进人才引育;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随后,葛剑平教授介绍了十几年来在东北虎豹栖息地开展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的成果、所形成的社会效益及成果应用情况。贺强研究员汇报了在滨海湿地保护修复生态机制领域的重要成果。白伟宁教授汇报了利用全基因组数据对麻核桃进行研究的结果。王放青年研究员则展示了以科普促进科研的新思路,将人类环境下大中型兽类的时空响应的相关研究工作推向新的层面。
贺强研究员做滨海湿地保护修复研究进展报告
王放青年研究员做人类环境下大中型兽类时空响应研究进展报告
与会委员认真听取了各个报告,对实验室过去五年在科学研究、人才引育,尤其是野外台站的特色研究和应用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高度赞扬了葛剑平教授提出的大平台、大工程和大科学的观点;充分肯定了王放研究员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普方面的积极工作。马克平主任代表学术委员会做了总结发言,建议实验室把野外平台作为重要研究基地,高度重视台站的长期监测研究;注重发挥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引领作用;并希望实验室今后在全球环境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进一步规划,做出切实工作,为我国在这些重要议题上所起的主导作用提供支持。
吴纪华副主任代表实验室感谢了各位委员对实验室的肯定和给出的宝贵意见,表示今后实验室将在生态学理论的深化、野外台站的发展、数据的积累与挖掘、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育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希望在各位委员的帮助和指导下,实验室能为国家的生态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下午,实验室先进行了简短的管理会议,对2022年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和任务分工。最后,张正旺教授和吴纪华教授共同主持了了实验室青年学术论坛。2021年新引进成员王莹青年副研究员进行了自我介绍;黄建勋副研究员、沈初泽博士、王新新博士和刘金等实验室优秀青年学者报告了他们在植物演化机制、滨海湿地分布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实验室青年学术论坛